2024年-2025年,蔚小理以及零跑,將先后走完10年造車之路,各家坎坷及業績不必多言,留在牌桌上的,都不孬。隨著競爭加劇,逐漸脫下新勢力罩衣后,汽車圈和資本市場對新勢力們戰略、規模、盈利的審視也將更為苛刻。
而本篇,我們討論另一波背景更強大、包袱更重的新勢力——有央/國企背景的高端電動品牌,具體會談到:嵐圖、阿維塔、智己、極狐和昊鉑。
01
大器晚成,“車二代”掙扎闖過及格線
銷量破萬才是及格線。
從2024年各品牌表現來看,這個標準不夸張。
最后一個季度,大器晚成的“車二代”們猛沖了一把。
背靠東風汽車的嵐圖品牌,于2020年正式發布,此后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。但自去年9月起,嵐圖連續四個月破萬,實現月銷八連漲,全年銷量達成85697臺,同比增長70%。

背靠長安汽車的阿維塔,公司成立于2018年,但一直到2021年底才正式發布品牌。2024年底,阿維塔終于扭轉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,連續三個月站穩萬臺大關,全年銷量達73606臺,同比翻倍增長。

背靠上汽的智己,也摸到了及格線。去年10月、11月實現了月銷破萬,但12月銷量回落到8000臺水平,全年銷量達65505臺,同比增長71%。

北汽集團旗下的極狐,2024年終于支棱起來了,12月銷量達12032臺,全年累計銷量達81017臺。廣汽集團不算傳統意義上的國企,但國資背景相當深厚,2022年推出昊鉑品牌,經過2024年還處于掙扎期。
對于消費者而言,如果提到一個品牌,不能很快想起對應車型,說明這個品牌的影響力尚且不夠。

夢想家是嵐圖品牌的絕對代表。自9月推出新款之后,嵐圖夢想家從3000臺/月起點出發,迅速上量;12月實現單車破萬,甚至沖到MPV細分市場NO.1。
阿維塔獨特犀利的顏值相當吸睛,除了出街率越來越高的阿維塔11、阿維塔12,9月底上市的阿維塔07,也展現出不錯的銷量勢頭。即將上市的阿維塔06正在預熱造勢。

2024年,30萬級的高端市場競爭,其激烈程度不亞于10-20萬區間——或主動或被動,上述品牌都拿出了對應的打法。
從產品布局來看,嵐圖憑靠夢想家熱銷,守住了30萬-40萬元價格帶,也順帶穩住了高端調性。不過,單品爆款對于品牌成長,有利有弊。其它車型,比如嵐圖FREE、嵐圖追光均沒有達到預期。目前,廠家希望10月上市的純電SUV嵐圖知音(指導價:19.69-23.69萬)可以成為銷量擔當。

對于阿維塔而言,極高“含華量”是它鐵打的產品標簽;在此基礎上,全面推出增程版,將產品滲透至25萬級區間是銷量起勢的關鍵。而小心翼翼平衡阿維塔11/12新老車主的權益政策,也是2024年貫穿阿維塔品牌的細活兒。
除了嵐圖、阿維塔,上汽智己、北汽極狐和廣汽昊鉑都不同程度放棄死守30萬價格門檻,要么是將主銷車型定位打入20萬區間,要么是通過終端促銷,把成交價壓到更低。

高端形象是否被弱化被稀釋?這是2024年央/國企“車二代”經歷的分水嶺,也將影響未來的發展走向。
02
選擇,比努力更重要
嵐圖、阿維塔、智己、極狐和昊鉑——從出身背景而言,哪一個缺資金缺技術?而反復聲明不造車的華為,硬是在2024年把車企朋友圈梳理了一遍。

要說誰和華為合作更早?極狐和華為的牽手可以追溯到2017年。2021年,極狐阿爾法S就是當時“首款搭載華為高階自動駕駛全棧解決方案ADS及華為激光雷達方案的智能電動車”。除此之外,極狐還有戴姆勒、麥格納背書。但外界看來,北汽和華為的合作并不順暢,高端定位最終也妥協于降價保量。
彼時,車企對于華為參與造車多有防備,典型代表是上汽前董事長陳虹發表的“靈魂論”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長安汽車近幾年始終與華為保持緊密合作關系,絲毫不動搖。2024年,賽力斯和長安先后入股華為旗下的引望科技公司。

重新揮舞自主旗幟的東風集團看準形勢,倒也不擰巴。過去一年,東風與華為迅速“結對子”,無論是戰略合作,還是車型宣傳,不斷強化“東風×華為”。以嵐圖夢想家為例,華為乾崑智駕ADS3.0和鴻蒙座艙上車,直線拉升智能科技方面的產品力,對銷量也起到了帶動作用。
智駕,真是產品核心競爭力么?消費端和廠家端的思考不在一個維度。
對于車企而言,汽車產業趨勢是AI主導智能終端,必須快速融入自動駕駛的生態圈,避免自研進度落后而被邊緣化。隨著智駕功能成為中高端車型標配,市場也會反向教育消費者:“你可以不用,但不能沒有”。可以說,車企與華為合作,是戰略性和市場性的折中方案——選擇,比努力更重要。

基于這個情況情況,我們看看智己和昊鉑的選擇是什么。
行業內,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在自主研發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。以智己為例,靈蜥數字底盤與IM AD 3.0高階智駕是兩大技術殺手锏。智己的智駕合作伙伴是Momenta,名氣不如華為,但也是實力派。體驗上,無論是駕控質感還是智駕成熟度,對應價格和競品水準,智己車型都沒有太多可挑剔之處。

整個2024年,廣汽也在強調智駕。廣汽豐田的合作伙伴也是Momenta,但埃安和昊鉑依然堅持自研之路。廣州車展上,昊鉑推出昊鉑HL,將搭載NDA4.0智能駕駛系統。借助2024體驗日活動,不少媒體對廣汽的NDA 3.0已經有所了解,但受制于銷量,廣大用戶對這套智駕系統恐怕還缺乏認知。

值得提醒的是,雖然長安、東風選擇牽手華為,但諸多車企都沒有放棄“靈魂”,或者說重新定義了靈魂的價值。一手自主研發,一手采用成熟供應商的方案,是相對穩妥的發展模式。

還有一點,必須承認:選擇和華為合作,營銷更省事。在很多普通消費者看來,學習、比較新技術的成本太高,反正信華為,就對了。
03
講好品牌故事,才是最難的
如今的車圈,怪象叢生,不要幻想誰可以硬控誰。
被價格戰貫穿始終的2024年,各個車企的品牌營銷端都在跟著受罪。雷軍、周鴻祎掀起的流量焦慮,又把車企boss們逼上鏡頭,整起了各種形式的帶貨。參加一場新車發布會,產品環節往往變成了[多車參數橫評解析會],這種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介紹動輒就是2-3個小時......背靠央/國企的“車二代”們在這種傳媒生態中,難言有什么優勢。

不說話,會被遺忘——說多了,有失體面,還難免言多必失。
今年4月8日,智己L6上市發布。對比小米SU7時,將一處參數錯誤標注,引發了關注。即便智己CEO劉濤當晚在個人微博上發表了道歉信息,但小米公司發言人深夜連發三文,強硬要求上汽和智己以公司名義道歉,措辭相當激烈。4月9日,智己發布加蓋了公章的道歉函。

智己的這場發布會有錯在先,理應道歉。那句“無力挑戰小米汽車的潑天流量......請小米發言人口下留情”更是道盡委屈和不甘。劉濤本來是想打造產品經理的人設,無奈一而再再而三出現各種疏忽,引發爭議。
在筆者看來,車企領導順應流量趨勢,直面網友,增加曝光度,打造更親民的形象并不是壞事,但不是每個老板都適合當主播、網紅,央/國企背景下的車企領導更要避免黑紅。如果營銷團隊,無法精準且充分掌握相關信息和輿論情緒點,領導們寧可敏行訥言,避免陷入“口舌之爭”被流量反噬。
到底如何才能講好品牌故事?從2024年的觀察來看,阿維塔和嵐圖各自找到了無可復制的發聲點,在此僅評述其中一二。

自2023年底起,阿維塔由朱華榮親自掌舵,這位年近六旬的老漢活躍在線上/線下各種場合。上任之初,他講到“只要阿維塔需要,長安汽車一定全力支持,要錢給錢、要人給人、要技術給技術”——阿維塔2024年的產品布局和融資合作都兌現了這句話。

朱華榮以“資深戰略型創業者”形象帶領團隊打了一場翻身仗。身居要職,恰好又是性格直爽健談之人,朱華榮的形象符合網友對車企領導期待,買不買車是一回事,至少聽他說話不別扭。而筆者更想表達的是,長安汽車是央/國企之中,最早擺脫外資品牌依賴的車企,自主車型在乘用車領域頗有號召力。基于此,長安汽車比上汽、廣汽更容易抓住“中國品牌”情緒價值;而與華為合作的阿維塔要成為中國高端品牌的代表,在傳播層面也更加順理成章。

嵐圖,也沒有太被流量焦慮裹挾。首先,與華為合作,關注度自然會提升。其次,從嵐圖夢想家的銷量表現來看,和騰勢D9、別克GL8 PHEV主攻C端/B端市場不同,作為央企打造的高端新能源MPV,嵐圖夢想家有更多機會現身國事接待大場面,根正苗紅且高端——能夠同時打通C端、B端,大力延申G端(即政府端),背靠央企的嵐圖自然是懂運營的。

造出中國百萬級超跑的昊鉑,其實有一個相當不錯的故事開頭。無奈遭遇2024年的價格戰競爭,也或因為廣汽集團正處轉型調整期,昊鉑單一品牌無力續寫這個高端故事,有些可惜。
【寫在最后】
對于2025年及未來,各家又提出了怎樣的規劃?阿維塔將挑戰22萬輛,嵐圖將挑戰20萬輛,按照極狐“三年攻略”,3年內要挑戰年銷60萬臺。智己將在今年推出2款增程和2款純電產品,尚未公布銷量目標。廣汽經過調整,設立統一品牌營銷本部,傳祺、埃安、昊鉑或將協同作戰。
“車二代”如何突圍?除了戰略定力和擴展朋友圈,搶占生態位——新勢力的闖勁兒、民營車企的匪勁兒,都得有。最終,考驗的是體系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