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瀏覽器作為互聯網入口的地位似乎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一些新興的大模型產品,正雄心勃勃地試圖顛覆傳統瀏覽器的角色,成為用戶新的網絡導航者。
去年,科技界傳出消息,OpenAI計劃開發一款名為Browser的瀏覽器,意在挑戰Chrome瀏覽器的霸主地位。這一舉動并不意外,畢竟OpenAI手握ChatGPT和ChatGPT Search兩大熱門入口,流量巨大,其野心勃勃地想要重塑瀏覽器市場的格局。
在國內,這股潮流同樣勢不可擋。多家大模型企業紛紛推出PC端應用,喊出了“瀏覽器不再只是瀏覽器”的口號,意圖在PC端市場分一杯羹。其中,豆包、Kimi和文小言等應用憑借各自的特色,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。
豆包PC版無疑是一個引人注目的存在。它幾乎囊括了網頁版的所有功能,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AI化的適配。用戶在使用豆包PC版時,可以無縫地調用AI功能,無論是搜索、看視頻還是文字處理,都能感受到AI的便捷與高效。特別是豆包的AI看視頻功能,能夠自動分析視頻內容,生成分段和概要,方便用戶快速了解視頻要點,這對于學術和工作群體來說尤為實用。

豆包PC版還提供了逐行翻譯、總結并提取要點等功能,這些功能雖然在大模型應用中并不罕見,但豆包卻將其與瀏覽器場景完美融合,讓用戶在使用瀏覽器的同時,也能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。
相比之下,Kimi和文小言的PC版本則顯得較為簡陋。Kimi由于主攻長文本與邏輯,因此在圖片、視頻、音頻等功能上并未進行太多拓展,其PC版更像是網頁版的簡單復制。而文小言PC版則更加“精簡”,不僅功能有限,甚至無法添加更多的智能體,與文心一言網頁版相比也大打折扣。
然而,簡潔并不意味著不好用。在使用Kimi和文小言PC版的過程中,用戶可能會發現,由于功能較少,內存占用也相對較低,這使得它們在運行起來更加流暢,尤其是在配置較低的電腦上表現尤為突出。
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,豆包和Kimi還推出了瀏覽器插件。豆包的插件功能豐富且實用,幾乎涵蓋了PC版的所有增量功能。用戶可以隨時調用AI搜索、音樂生成、總結頁面等功能,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。然而,受限于插件本身的影響,豆包插件的使用體驗可能不如PC版那么完美。

Kimi的插件則更加簡潔,主要集中在AI對話和提高效率的小功能上。用戶可以通過勾選、截圖等方式提問,并獲得多輪回答,這在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工作流程。然而,與豆包插件相比,Kimi插件的功能還是相對有限的。
盡管這些大模型產品試圖顛覆傳統瀏覽器的地位,但不可否認的是,瀏覽器作為互聯網入口的核心功能仍然無法被完全替代。無論是豆包、Kimi還是文小言,它們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定位和發展方向,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。
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變化,這些大模型產品將會如何發展?它們能否真正替代傳統瀏覽器成為用戶新的網絡導航者?這些問題或許還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