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末年初,國產激光雷達大廠禾賽科技傳出裁員消息,相關人士稱,裁員比例15%,賠償月薪的N+1。
“這已經是禾賽科技2024年下半年第二輪裁員了,11月初有過一輪小幅度精簡,但臨近年關的這一波,規模遠超上次。”一位接近禾賽科技的知情人士向《IT時報》記者透露,禾賽科技年底的兩次裁員都有些突然,老員工當天通知當天走人,應屆生則是直接卡在了轉正環節,研發、銷售、HR等多個關鍵部門均受波及。
裁員陰霾籠罩的同時,禾賽科技的業務交付卻創下佳績。2024年12月激光雷達交付量突破10萬臺,成為全球首個單月交付量超過10萬臺的激光雷達企業。根據浦銀國際近期發布的研報,在中國激光雷達車載應用這片紅海,禾賽科技與速騰聚創脫穎而出,合力攬下全球近80%的定點合作,為未來2~3年的出貨量筑牢根基。
市場表現不錯卻接連裁員,禾賽的連番動作引發諸多猜測。
“可能是為了讓全年財報更出彩,才出此下策。”不久前剛與禾賽科技簽訂了裁員協議的陳燁(化名)告訴《IT時報》記者,近兩年,激光雷達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,禾賽全年出貨量與速騰聚創相比略顯遜色,加之激光雷達成本一降再降,大家都猜測,此次裁員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年終財報上的利潤數據更可觀。

或裁員15% 只有N+1沒有年終獎
“這次就是硬裁,沒有具體說法,給了N+1,但沒有年終獎。”盡管是禾賽科技多年老員工,2024年下半年績效考核靠前的陳燁,還是被卷入此次15%的裁員計劃。他透露,公司激光雷達產線如今已趨于成熟,各環節配合順暢,對人力數量的需求有所降低,也是導致裁員的原因之一。
根據2023年財報,2023年底,禾賽科技有1122名員工,這意味著本次裁員或涉及近200名員工。
市場壓力給了禾賽裁員的理由。
從外部環境看,隨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因素增加,投資環境趨緊,融資難度加大,市場增長面臨一定的瓶頸。同時,激光雷達市場競爭白熱化,速騰聚創、圖達通等廠商不斷搶占市場份額,禾賽科技的龍頭地位受到挑戰。
并且,部分車企開始采用純視覺方案,如小鵬汽車部分新車型放棄激光雷達,對激光雷達的市場需求也帶來沖擊。
小鵬P7+
就內部因素而言,禾賽科技面臨營收及成本壓力。前三季度,禾賽科技激光雷達總出貨量達到279835臺,較2023年同期增長108.2%;總營收為13.57億元,同比增長4.4%。在出貨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,營收增長幅度相對較小,這意味著商品單價在大幅降低。
成本壓力也不容小覷。為保持技術領先,禾賽科技研發投入正持續增加,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達6.13億元,同比增長9.1%,第三季度研發費用為2.202億元,同比增長14.3%。此外,銷售及營銷等其他費用也在不斷攀升。
爆發式增長的出貨量下,禾賽科技對2024年第四季度表現寄予厚望。公司預計在第四季度實現2000萬美元盈利(GAAP),有望成為全球首家實現全年盈利的車載激光雷達企業(NON-GAAP)。
“或許正是為了‘首家’‘全年盈利’這樣的榮光,才有了此次突如其來的裁員計劃。”陳燁無奈地說道。
激光雷達或下探至千元以內
激烈的市場競爭下,激光雷達售價下行的壓力也在與日俱增。
“激光雷達的成本現在一壓再壓,售價突破千元以下只是時間問題。”今年7月,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告訴《IT時報》記者。這句話同樣得到上述知情人士的認可,“降到千元以內是必然,能夠低成本量產的激光雷達才更受市場青睞”。
速騰聚創董事會主席、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家邱純鑫曾公開表示,“千元”的定價并不指向價格戰,更多是為了15萬車型的適配成本,現在激光雷達主要配置在25到30萬車型上,包括預控、視覺雷達在內的成本大約是1.2萬,也就是說硬件成本占4%~5%左右。換算下來,15萬的車對應的激光雷達成本約為6000元~7500元。
2024年,一徑科技、速騰聚創、比亞迪、億咖通等多家激光雷達廠商宣布產品降價。2024年4月,速騰聚創發布全新車載激光雷達產品——MX,并表示未來1-2年,MX將以低于200美元的價格作為基礎,實現第一個量產項目。
數據顯示,2024年1~10月,速騰聚創以401940 臺的裝機量位居榜首,禾賽科技第一的寶座已經連續10個月被速騰聚創搶走。
“2024年速騰聚創的價格更具備優勢,不過禾賽科技也在2024年底宣布降價,可能在2025年和2026年,市場上會有一部分訂單回流禾賽科技,市場格局可能會再度改變。”上述知情人士向《IT時報》記者透露。
機器人將成“兵家必爭之地”
長期來看,汽車智能化仍是產業趨勢,有研究數據顯示,未來5年車載激光雷達市場規模有望沖破百億美元關卡,年復合增長率超30%。但白熱化的智駕市場顯然無法滿足激光雷達企業的野心,也無法安放太多的市場參與者。
蓋世汽車研究院發布的激光雷達供應商裝機量排行數據顯示,2024 年1-10月,單年激光雷達裝機量首次突破百萬臺,而根據乘聯會數據,2024年1~10月,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1783.5萬輛,這意味著,激光雷達在汽車市場滲透率約5.7%,還未達到10%的理想水位。
機器人賽道正成為新的兵家必爭之地。不久前火遍全網的宇數機器狗,Go 2標配4D超廣角激光雷達,感知系統提升200%,Go2-W配置超廣角3D激光雷達。江海證券認為,具身智能為激光雷達打開增量空間。
2025年1月3日,速騰聚創發布機器人技術平臺戰略,并推出一系列機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決方案新品,其中包括三款應用于車載和機器人場景的數字化激光雷達。5天后的CES 2025上,禾賽科技推出其最新產品——專為機器人及工業市場設計的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達,主要應用于移動機器人、配送機器人、割草機器人、清掃機器人、農業機器人等。

從新品方向來看,禾賽以點帶面拓展機器人業務全域,速騰聚創則以消費級機器人為切入點,反向滲透至工業等高端領域。
“這兩年汽車行業盲目擴張導致泡沫太大,市場是時候回歸理性了,機器人賽道前景遼闊,確實是激光雷達企業布局的好方向。”上述知情人士認為,眾多車企在電動化、智能化轉型初期過度樂觀,大量投入生產與研發,如今面臨消費市場增長不及預期、資金回籠緩慢等問題,進入需求多元且尚未被充分挖掘的機器人賽道,以此規避單一汽車賽道帶來的風險,是當下的良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