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人皆降我獨漲。
近日,一張雷克薩斯“7月起全系漲價”的海報引發熱議。根據曝光內容,雷克薩斯ES200、NX260、RX300、RX350h均擬漲價2.5萬元,ES300h漲幅最高,達3.8萬元。
盡管海報顯示,該漲價源于銀行政策調整,金融價取消,但作為第一個因此公開宣布漲價的車企,如今的雷克薩斯究竟還有多少溢價“底氣”?

事實上,在很長一段時間,雷克薩斯就是排隊加價的代名詞。
十幾年前,一輛售價160萬的雷克薩斯LS600終端加價就達到了40萬,而雷克薩斯入門級轎車,起售價不到30萬的ES200,曾經一度加價也達到8萬元,并且還要等上四個月才能提到車。
雖然雷克薩斯因加價等壟斷市場行為,曾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2019年進行過處罰,但在終端市場其加價行為并未改善。

回看雷克薩斯的過往,帶著無限光環。2004年入華的雷克薩斯,被冠上“加價王”的名號。
因堅持不國產、純進口和工匠品質,雷克薩斯在時代紅利和與BBA錯位競爭的策略下,成為國內進口車的銷量“老大”。
數據更有說服力:2019年,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首次突破20萬輛大關,達到了20.05萬輛,在凱迪拉克、林肯、沃爾沃等一眾二線豪華汽車品牌中拔得頭籌。即便是在受到疫情沖擊的2020年和2021年,雷克薩斯的銷量依然不降反增,分別達到了23.54萬輛和21.92萬輛。

但一邊加價,一邊銷量飛漲的局面,在近年出現了反轉。2022年,在中國的銷量連續增長17年的雷克薩斯也走上了下坡路,甚至被剛剛崛起不久的新勢力選手蔚來視為趕超對象。
盡管2023年,雷克薩斯放下了豪車身段,從早年的加價購買到降價大促銷,才勉強挽救了銷量,但以價換量之下,2023年其在中國市場也僅同比增長3%,遠遠落后于全球市場。

而雷克薩斯的銷量危機背后,歸根結底在于:“工匠精神”和 “加價提車”的故事講不下去了。
眾所周知,“矢志不渝,追求完美”曾是雷克薩斯的品牌Slogan。但現在來看,雷克薩斯已經與之漸行漸遠,多年積累的“品質”口碑也開始崩塌。
2022年7月,一輛雷克薩斯LM商務車在高速路上發生碰撞,車輛未能及時自動解鎖,造成人員傷亡。此事在當時的輿論場掀起軒然大波,頂著加價光環的“神車”出現這種事情,讓車主直呼不能接受,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安全焦慮。
與此同時,近年來,雷克薩斯召回問題不斷,召回原因涉及發動機電子控制單元(ECU),高壓燃油泵內部零件,電壓轉換裝置(DC-DC轉換器),全球定位系統(GPS),安全駕駛輔助系統,燃油箱通風管等缺陷。僅2023年,雷克薩斯就發布了七次中國市場的召回信息,累計涉及車輛超過20萬輛。

而“加價提車”的落寞,則在于產品力跟不上時代。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下,雷克薩斯始終抱著一種邊走邊看的心態。
早在2005年,雷克薩斯就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動力SUV RX 400h,并將自己稱為奢侈品市場電氣化的先驅。但沒想到的是,直到2019年,雷克薩斯才提出了電氣化愿景,2020年推出首款量產BEV車型——UX 300e。彼時,蔚來、理想都已經沖上豪華車榜單,UX 300e卻是“油改電”而來,2021年在國內只賣出2000輛,兩年后便在市場上銷聲匿跡。
2023年2月,雷克薩斯上市了旗下全新中型電動SUV。這是雷克薩斯在e-TNGA架構下打造的首款純電動車,但去年只在中國賣了3000輛。一方面,同價位國產品牌性價比更高;另一方面,RZ 300e被外界質疑是豐田bZ4X的換殼車,誠意不足。

危機之下,雷克薩斯決定絕地反擊。
話術上,2021年末,豐田宣布了一個龐大的產品電動化計劃。到2030年,雷克薩斯旗下所有產品都將推出純電版,2035年則會徹底和內燃機說再見,雷克薩斯也會由此轉型成為一個純電動品牌。
行動上,雷克薩斯也終于國產了。今年2月,雷克薩斯正式落戶上海,成為繼特斯拉之后的第二家在華建廠的獨資車企,其目的不言而喻,借助中國新能源產業培育自身電氣化供應鏈。而這種本地化策略不僅有助于降低成本,還能加速產品迭代。同時,中國市場的智能化需求也將推動雷克薩斯技術升級,甚至反哺全球車型。

然而,國產并非萬能解藥。當下,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激烈,特別是豪華新能源汽車市場,中國本土造車新勢力崛起,無論是在綜合產品力,還是智駕方面已經領先全球,雷克薩斯國產還是有一定壓力的。
此外,按照雷克薩斯的計劃,其在中國的獨資車廠將于2027年投產。只是在這三年里,雷克薩斯該如何守住自己的品牌城池?在高端新勢力們月銷都過1萬輛的情況下,雷克薩斯又還有多少機會?

時代變了,規則變了,舞臺上的主角也變了。因此,當下的雷克薩斯也該意識到“漲價”的戲碼,不僅難以為其加成,甚至還會動搖其本該守住的品牌城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