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當你真正拿起來的那一刻,才能感受到 iPhone Air 的魅力。
所有拿到 iPhone Air 的博主都會說出類似的話,我也不例外。
收到快遞,拉開包裝,拿起 iPhone Air 的那一刻,我一下子就被那種輕盈的手感震驚到了,忍不住的狂喜。從 iPhone X 之后,這個世界,再次出現讓我如此興奮的手機。
我已經使用 Air 兩周了,仍然忍不住感嘆它帶來的新鮮感。
三周深入體驗之后,我想從自己的實際使用、遇到的困惑和感受,和你聊聊 Air 這部手機。
▍買 Air 還是 Pro?
這個問題實實在在困擾了我,無論是在購買前,還是在拿到 Air 之后的 14 天里,仍然不斷問自己這個問題。所以,我想這個問題可能也會困擾想要購買的你,便先來回答這個問題。
由于我對數碼硬件也算頗為了解,我的一些朋友在購機前也會詢問我的建議。溝通之后,我推薦他們購買的是 Pro Max。
他們有以下幾點共同訴求:
如果你滿足以上至少 3 點訴求,那么 Air 可能不太適合你。
▍我為什么購買 iPhone Air?
每當新手機問世的時候,各大視頻平臺鋪天蓋地的宣傳、科普、對比,以及評論區無法分辨真人或機器人賬號的留言……一些「完美主義」噪音總會影響我們的決策,過度關注那些我們沒有的,忽略自己的需求,忘記「適合別人的不一定適合你」,也失去了享受產品美好的快樂。
購買消費品時,我的建議是——回歸自身和生活。
朋友們找我尋求建議時,我都會問他們三個問題:
-
你平時用手機做什么? -
你期望手機能怎樣幫助你的生活? -
舍棄的功能,是否影響你的生活?如果是,你能利用身邊的哪些東西補償?
很多博主開箱的都是 Pro 系列,因為他們需要拍攝視頻干活工作;還有一部分人,比如我的朋友們,都在用 12、13,聽說這次提升巨大,想要換機養老,結合自己需求并回答上述問題之后,Pro Max 是他們無疑且唯一的選擇;還有一部分人「吐槽」「嘲諷」Air 的「缺陷」,他們的語言只說明了一件事情:Air 并不適合他們的生活。
所以,我也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,順便也回答一下這三個問題。
我日常使用手機習慣是這樣的:
-
社媒軟件(頻繁使用):小紅書、 X、Instagram、即刻、 Telegram、Substack;Atlantic、財新、Dtd Playlist、MD Vinly -
經常使用(經常使用):Notion、iA Writer、Note、Notion Calendar、Things3、微信 -
視頻軟件(偶爾使用):B 站(難評 H2S、愛否科技、科技美學、鐘文澤、蓋里老哥、卑鄙的老曹)。 -
其他軟件(很少使用):健康軟件如 AMood、Grow、HiCoffee;以及一些TestFlight 應用。
選擇 Air 的原因是有二。一是更換已經有點卡頓的 iPhone 13;另一方面也是被 Air 的外觀設計打動了——雙面玻璃、鈦金屬中框、165g & 5.6mm 輕薄機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