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,NBA新一輪的常規賽開打,楊瀚森所在的開拓者隊在主場迎戰掘金隊,楊瀚森雖然出現在了替補席,但是并沒有出現在球隊大名單中,這也就意味著他本場被輪休了,這對于一個邊緣新秀可不是個好消息。
一、從高開到被輪休:節奏有點太快了
幾個月前,楊瀚森選秀大會上以第16順位被選中的那一刻,點燃多少球迷的心,中國已經很久沒有一個高順位新秀被選中了,順位高代表著被培養的機會大,站穩腳跟的可能高。
但現實,明顯比想象更殘酷。
前面幾場比賽,楊瀚森確實上場了,可出場時間有限、數據平平,場均出戰5.8分鐘,貢獻1.8分0.8籃板0.4蓋帽,投籃命中率22.2%,三分命中率0%,罰球命中率83.3%,場均正負值-3。沒有展現自己的特點,缺點就被無限放大。
今天是個主場,又是周末,球迷們還在電視機前期待他的上場,沒想到直接被輪休,,這對NBA新人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。
輪休?其實是一種“體面處理”——不直說你不在計劃里,但是球隊已經有了替代方案。
要知道,NBA所謂的“輪休”,對老將是保護,對新秀就是“冷處理”。
更現實點說,就是:
“你還沒準備好。”
而NBA下屬發展聯盟往往是新秀“冷板凳”前的必經之路。
從比賽節奏來看,楊瀚森進入NBA的適應期,遠比他和球迷想象的要艱難。
二、對比同屆新秀,楊瀚森最大問題不是技術,而是“NBA節奏”
楊瀚森身高2米16,他在CBA時期習慣了半場陣地戰。
到了NBA,節奏完全變了——
你剛過半場,人家快攻一節結束了,變成無效的折返跑。
2025屆的這些新秀,普遍“跑得快”“投得準”,中鋒都拉開空間、能防外線、也能搶籃板。
在NBA現代的籃球體系下,不會拉開空間的中鋒,悄悄的就沒了。
